漢聲電台「文藝橋」節目──衛斯理書齋單元
播出時間:2006年4月16日(日)早上8:00∼8:30
主持人:梅少文
主講人:葉李華教授
文字記錄:吳雅芳
梅:各位愛好文藝的朋友您早,很高興又能夠在這個時候跟您天涯共此時,我們也要再度歡迎「衛斯理書齋」的主講人,也就是交通大學科幻中心主任葉李華、葉教授。葉李華你好。
葉:梅姊好,各位聽眾大家早安。
梅:今天我們要為大家介紹的是倪匡的作品《地圖》。不過,剛才在跟葉李華作事前溝通的時候,葉李華特別跟我講,他說,這個故事太精彩了,有兩個原因他不想說得太清楚:一個是,故事精彩,都講完了,大家看的趣味會降低很多;另一個是,要把它講清楚,還真是不太容易,是吧?
葉:真是不太容易。
梅:好,到底最後《衛斯理回憶錄》成書的時候,葉李華、葉教授要怎麼處理這個作品?倒是勾起了我們更大的好奇心。
葉:我之前想過這個問題,或許對《地圖》這個故事而言,在《衛斯理回憶錄》裡邊,最好的作法就是畫出一張地圖,因為倪匡雖然在這本書裡寫得活靈活現,唯獨欠缺的就是一張對應到這個故事的地圖。故事本名叫《地圖》,當然裡邊有一幅很特殊的地圖,可惜的是,倪匡沒有把它畫出來。其實我在編寫《衛斯理回憶錄》第一冊時,就已經開始在做這個工作了,也就是說,第一冊裡邊,有一些跟這個故事比較相關的,能夠畫成圖解的,我跟交大的一個同學合作,都盡量畫出來了。不過,在我們的《衛斯理回憶錄》書上可能不會收錄,我會收錄在我自己的網站上面,這樣一來可以跟本文相互呼應。我講一個小故事:當初我們在畫這個地圖的時候,畫到一半,我就寄給倪匡,請倪匡批評指教,倪匡看了之後非常興奮,還真的給了我一些批評指教,我就根據倪匡的批評指教,又多畫了另外一幅地圖。我再透露另外一個小故事:倪匡自己非常喜歡看地圖,他家也收集了幾本地圖集,為什麼呢?因為看地圖對他寫故事非常有幫助。我們可以在很多倪匡小說的字裡行間,看到真實地圖的蹤跡,也就是說,當初倪匡在寫的時候,他身邊的確攤開了一張地圖,所以才可以把衛斯理或者其他主角的軌跡,寫得那樣清楚,我甚至可以根據他的文字描述,倒過來畫一幅地圖出來。
梅:好,我想在寫科幻的時候,總要有一些取信於讀者的,地圖是很重要的部分,因為從哪裡到哪裡,你要真的感覺就是如此,去查地圖也真的就是如此。
葉:對,下一次我們講到另外一個故事的時候,我再透露畫地圖的一個小小故事,非常有意思。
梅:喔,畫地圖還有一個小故事。
葉:畫了一半給倪匡看,倪匡很興奮,講了一句話把我笑死了。今天因為還沒有講到那個故事,我們暫且賣個小關子。
梅:哎喲,你這個關子賣得可真是大呀!
葉:快了快了,再不到幾集,我們就可以講到了。
梅:好,我們今天要從哪裡開始說呢?
葉:今天可以這樣來講,就說地圖是一個非常通用的名字,當初倪匡想到要用地圖來說故事的時候,就像我說的,書裡邊一定要有一個非常特殊的地圖才可以,雖然這件事我沒有考據過,但是我相信,倪匡當初寫地圖的時候,也曾經絞盡腦汁,設想用我們任何人都可能用到的地圖這個東西,要怎麼樣才能把它化成一個非常傳奇的小說?到最後,倪匡終於決定用一個方法,就是虛虛實實,既熟悉又陌生:熟悉的是,故事裡邊的確有一幅地圖;陌生的是,這幅地圖總要跟一般的地圖有那麼一點不一樣,才符合衛斯理的味道。
梅:是,真真假假,假假真真。
葉:對,這就是倪匡小說吸引人的原因。《地圖》這個故事,一開始的那段文字就深深地抓住讀者的心,我稍微唸一下,它說:
「地圖上的各種顏色都有它的代表性。藍色代表河流、湖泊和海洋:藍色淺表示水淺;藍色深,就表示水深。綠色表示平原。棕色表示高原或山脈;棕色越深,海拔越高。地圖上的白色,則表示這一個地區情況未明,還有待地理學家和探險家的探索。」
光是這一段就知道,倪匡的確看地圖看得很熟悉。提綱挈領地就把地圖的整體概念,從文字轉化成了圖像。
梅:是。
葉:好,這是熟悉的部分,筆鋒一轉就來到陌生的了,下一段只有一行:
「然而,地圖上的金色代表什麼呢?」
讀者就會想:有道理,從小到大,看了那麼多地圖,不管是大地圖、小地圖,可是印象中,從來沒有看過地圖上面有金色的標誌。
梅:是啊。
葉:這就是陌生的部分,他把熟悉的地圖跟陌生的概念或者形式結合在一起,發展他的故事,這就是倪匡寫小說的技巧之一。
梅:只是技巧之一。
葉:他的技巧太多了,分析不完。在我們進入正題之前,我想稍微探討一下,為什麼地圖上沒有金色的標誌?這一點,倪匡在小說裡邊並沒有講得很明白,因為跟他的故事沒有什麼直接的關係。我通常喜歡探討倪匡作品裡的三大部分:科學的部分,幻想的部分,以及小說的部分。也就是,他的科學根據跟科學的知識,他的創意根源,創意跟靈感是怎麼來的,以及他的小說技巧。我們先根據科學的精神講一講,為什麼地圖上沒有金色的標誌?我後來想到,有一種顏色跟金色互相呼應,而地圖上也好像從來沒有,就是銀色的標誌。
梅:是啊,金、銀都沒有喔。
葉:對,我靈機一動就想到,這一定跟印刷過程有關係。最近幾年我們在推廣科幻,免不了每年都要印一些文宣之類的印刷品,我們跟印刷廠打交道的機會越來越多,所以我也偷偷學了一點這一類的知識。印刷的這些知識非常接近工程學的知識,而不是文學的知識,印刷過程要用到非常多的科技,裡邊好玩的東西非常多,我曾經偷學到的一點就是,通常比較便宜的彩色印刷是所謂的三色印刷,為什麼呢?因為色彩有三原色。如果你希望多加金色或者銀色,那要多套一個版,變成四色印刷或者五色印刷:多一個金色變成四色;多一個銀色變成五色。對印刷廠的人來說,如果不用金色跟銀色,不管用什麼樣子的紅橙黃綠藍靛紫,或者把它分得更仔細,仍然是三色印刷,價錢都是固定的;如果要加金色或銀色,價錢就倍漲了。
梅:喔,所以能免就免了。
葉:對,因為金色跟銀色是沒有辦法用三原色調出來的,它會有點亮晶晶的感覺,也就是因為這樣子,所以原則上,地圖繪製過程中,就像梅姊說的,金色跟銀色,能免則免了。這就剛好有一個漏洞,可以讓倪匡來鑽,全世界的地圖保證都沒有金色,所以他就可以大大地在他的幻想小說裡邊發揮一番。
梅:他早就發現了這個特色,所以他就用了。
葉:我想應該是這樣子,我說過,倪匡自己很喜歡看地圖的。
梅:是。好,所以,金色在這裡就變成一個很重要的落筆點了,對不對?
葉:對,或許也只有倪匡這種人才會想到這個。戲法人人會變,巧妙各自不同,問題是你怎麼會想得出來。倪匡講過地圖上面有金色,如果我再寫一個地圖上面有銀色,那就很無聊了,第一個能夠想出來的才是真正的高手。
梅:是。
葉:下面更好玩,故事是講一幅地圖,這個地圖很奇怪,畫了很多的地形,但是其中有一個地方用金色的標誌註明,就勾起了衛斯理的好奇心,想這個地圖到底畫的是地球表面、全世界哪一個地方的地形圖?或許是一個藏寶圖之類的?因為它是畫一個金色的標誌,搞不好裡邊藏了很多的黃金。我常常強調鍥而不捨是最基本的科學精神,衛斯理就發揮了他鍥而不捨的精神,到圖書館去,花了好幾個月的時間,請圖書館的人,幫他盡可能找了完整的全世界地圖,以及中國一些各個縣分的地圖,用人工的方式一一比對,比得他眼花撩亂,但是還是鍥而不捨把工作完成了,得到一個結論:全世界沒有任何一個地方符合這個地圖上所畫的地形,花了好幾個月的時間呢。這個故事是三十多年前寫的,衛斯理在三十多年前會花這麼大的苦工,如果是現在來寫這個故事,千萬就不能這樣寫了。
梅:怎麼呢?
葉:如果這樣寫,讀者會覺得作者趕不上時代,因為現在全世界的地理資料,都已經建檔成了非常完整的電腦資料庫,甚至是以圖像的方式,把它通通都整理成在一個地球上面。我們可以自己假想說,我們是太空人,從外太空逐漸接近地球,看到了一個圓圓的地球表面有五大洲、七大洋,然後我們就可以任意調整……
梅:點選。
葉:對,我們可以任意調整位置,飛到任何一洲或者海洋的上空(梅:上方。)或者你也可以扮演上帝的角色,任意撥弄、旋轉這個地球,讓某一個地點轉到你的正前方來。
梅:你的正前方,哎喲。
葉:你就可以逐漸降低高度,下面的地形、地物、地景都可以看得越來越清楚。
梅:這有點像高空攝影啊。
葉:對,它是配合了衛星的圖片跟飛機的空照圖。當我們扮演著假想的太空人或者假想的上帝,在比較高的高度,它所使用的是衛星的照片;等到你飛到比較低的高度,衛星照片就比較不適用了,那個時候就變成飛機的空照圖了。它是彼此交互運用。我們說了半天,可能有很多的聽眾已經開始有點心癢了,沒關係,網路上面有免費的版本,就在我們現在大家用得最熟悉的一種搜尋引擎上,叫作Google。
梅:Google上可以找到這樣的空照圖啊?
葉:對,NASA自己發展了一種,Google發展了另一種,我自己比較了一下,也請別人比較了一下,一般的評價是Google的比較好用,至少從介面來說,Google自己所發展出來的全世界地圖,竟然比NASA所發展出來的比較好用一點。聽眾朋友如果有興趣的話,到Google搜尋網站打兩個關鍵字:第一個關鍵字就是Google自己;然後空一個小小的格子,打一個英文字,一個非常普通的英文字,earth,地球的那個earth。就是兩個字:Google earth,就可以進到Google earth的網站,就可以下載免費的版本。
梅:我們就可以一如在外太空的人或者上帝一樣,要捲到哪裡就捲到哪裡嗎?都可以找到嗎?
葉:有很多人告訴我說,可以從上面看到自家的屋頂,非常興奮,呵……
梅:甚至於看到自家的屋頂啊?
葉:對,只要你能夠找得到,因為它是空照圖,它是沒有標示得很清楚的街道形式,所以,可能你要對地形比較熟悉,才比較容易找到你自己的家。
梅:這個有點不可思議耶,那國防高機密的怎麼辦呢?
葉:這可能會引起一些爭議,我就不知道了。其實現在,不管是哪一個國家,只要有辦法發展衛星,全世界的事情它幾乎都知道。
梅:一目了然,完全在掌控之內囉。
葉:對,彼此的機密彼此都知道的話,也就不是什麼機密了。
梅:對呀。
葉:就好像當初原子彈發展的過程一樣。
梅:所以可能以後就要再發展成怎麼反制它,你照,但是不會顯像。
葉:或者說你照了之後,照出來的是一個假的東西。
梅:也有可能喔。
葉:這就是道高一尺、魔高一丈,人家說這是電子戰、電子反制戰,然後反反電子戰……諸如此類的。
梅:對,其實文明也就是這個樣子不斷地在往前推移,因為需要喔。
葉:我覺得梅姊也可以寫科幻小說,歡迎梅姊參加我們今年的第六屆「倪匡科幻小說獎」,呵……
梅:呵……高手雲集,你看密碼也是呀,不斷地被推翻、被解密,然後再去加密、再解密、再加密……就這樣發展出來了,對不對?
葉:對,這個例子舉得太好了,有一本書,中文也翻譯出來,我想起來了,單維彰老師曾經講過的。
梅:對呀。
葉:《碼書》裡邊就是這樣子。
梅:《碼書》,是的,所以這也同理可證喔。
葉:同理可證,其實科技的發展過程常常就是這樣子。
梅:是,不過,提到以前倪匡寫這個作品的時候,Google earth這個網站還沒有成立呀,NASA也都還沒有呀。
葉:對,所以衛斯理花了那麼久的時間,到最後還是不得不放棄,看來好像變成了衛斯理故事裡邊一個懸案。不料,又有一個峰迴路轉的發展,有一天他到了一個朋友家的院子裡去,竟然發現,這個很大很大庭院的地形,怎麼跟他記憶裡邊的某一個地形非常類似,靈機一動才想起來,哎呀!原來那張地圖上所畫的,就是這個朋友家庭院的地形圖。衛斯理一直把它想像成是某一個幅員非常廣闊地方的地形,沒想到是縮小了很多很多的版本。
梅:從極大到極小,呵……
葉:對,它只是畫了他們家的院子,雖然這個院子也是非常大,但總是小了很多。衛斯理本來以為是一個湖泊的地方,其實只是他們家的一個水池而已;高山的部分,其實是一個假山。
梅:是,峰迴路轉,這個腦袋真是會想,好像開了一個大玩笑喔。
葉:對,讀者最喜歡被開這種玩笑,我常常強調一件事……
梅:心甘情願。
葉:對,我常常強調,我們如果被騙,會很生氣,唯獨兩個情況之下被騙,很高興:一個是當讀者,另一個是當觀眾。
梅:對,如果我們一開始就知道它結果是什麼,反而覺得索然無味了。
葉:是呀,所以倪匡就說作者可以盡量跟讀者開玩笑。倪匡還講過一句名言:你可以盡量把讀者當小孩子,把他當小孩子一樣逗他,但是千萬不要把讀者當白癡。也就是說,千萬不要寫很不理所當然的劇情,讓讀者非要接受不可。
梅:是,這個時候就是所謂故佈懸疑之類的,功夫就要很夠,對不對?你要引人入勝啊。
葉:對,倪匡說過,小說裡邊一定充滿了廢話,如果我們把一部小說抽絲剝繭,提綱挈領,幾百字一定都可以寫完了,但是,那樣子就不是小說了,是故事本事或者是大綱了。要寫小說,一定要滿紙荒唐言,這樣子讀者才會看得津津有味。
梅:說得好。
葉:倪匡寫的這一些廢話也好、荒唐言也罷,一定能夠吸引讀者看下去,這就是他的功力。我們前面講到的那麼多,都不是故事的主軸,發現了那個朋友家的庭院竟是地圖所描繪的地方,故事主軸才真正開始。下一步就說,到底金色的地點,也就是他庭院的某一個地點,有什麼樣子的古怪?倪匡又開始發揮了另外一樣功力了。衛斯理故事常常會跟非常有中國風味的一些傳奇加以結合,這個故事也不例外,倪匡甚至在《地圖》這本書的序言裡、一九八六年所寫的序言裡,特別強調一件事情:
「幻想故事中國化,是衛斯理故事的特色。」
所以說,《地圖》這個故事有一個特點,就是把懸疑的故事跟中國的傳說結合在一起。因為這個宅院是一個滿老的宅院,裡邊有一些古怪的話,或許在某一些文獻上面會有記載,他們找來找去,結果找到了宅院的主人,他的曾祖父,寫的一些日記,日記裡邊就記載了一些可能有玄機的事件。要寫出這樣子的中國風味來,又要有另外一個功力了,作者本身一定要對各種充滿中國風味的文物,多多少少要有一些了解,要能夠旁徵博引,才能夠寫得出那種小說的氣氛來;如果只是一筆帶過,說這是一本很古老很古老的日記、很塵封的日記……諸如此類的,再怎麼描寫也只是非常浮面的。倪匡怎樣烘托呢?我舉兩個例子。他一開始就說,看到日記的旁邊有一封信:
「信封上面貼著四枚海關闊邊的大龍五分銀郵票。」
這就是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覺。
梅:大龍票是我們知道的。
葉:對,即使不知道大龍票,也知道郵票是什麼,但是什麼叫作「海關闊邊」就有點陌生了,這代表什麼呢?倪匡真的看過這種郵票,或者他真的集過這種郵票,那種發思古之幽情的感覺就油然而生,就把故事的古老中國風味烘托出來了。翻開日記之後,因為這是曾祖父所寫的,清朝時代的人不會說我們這種大白話,白話是五四文學之後才發展出來的,清朝的人講話講的是白話,但是他們行諸於文,寫的都是文言,不過清朝時代的文言也不是非常文言,是有點文白夾雜的感覺,倪匡對於這種文體,非常會模擬,我也不曉得倪匡是從哪邊學來的,反正他就是會寫,很多的書裡邊都這樣寫過。我們來唸一句,他說:
「曾祖父記著:」
下面一句話:
「富可敵國,已屬異數,余現稱富甲天下,子孫永無憂矣。」
聽起來有點硬邦邦,因為這是半文半白的說法,就是說富可敵國,已經是很不簡單的事情,「余現稱富甲天下」,我現在已經是富甲天下了,我的子子孫孫可以永遠不擔心會餓肚子。他幫書中的或者小說中的人物,擬出這樣的文體,才能夠真的烘托出古代的感覺。
梅:哎呀!真是厲害。
葉:以後我們有機會再碰到倪匡這種文白夾雜的文體,我再幫聽眾唸一段,很有意思的。
梅:是,所以像他這種有懸疑的寫作技巧跟鋪排,再加上中國化的傳說,文字上還要有古代的感覺,尤其是清朝文字,我覺得比較有意思,它是文白夾雜,以後老師在這個部分還會給我們多所著墨,對不對?
葉:當然,以後我們只要碰到跟中國風味相關的衛斯理故事,我都會特別強調一下,因為倪匡特別強調過,這是衛斯理故事一個特色。
梅:既然是特色,我想以前一定也有過吧?
葉:當然,我們趁最後一點點時間(梅:整理一下。)稍微整理一下。我們之前講過了好幾個非常具有中國特色的故事,比如說一開始的時候我們講過的,衛斯理在大學時代的一個故事叫《蠱惑》,這就是跟雲貴高原的……
梅:沒錯,我們說過。
葉:跟蠱術有關係。我們還講過《風水》,《風水》這個故事當然跟中國風味有關係,因為風水是中國傳統的一種信仰。我們還講過《雨花台石》,在南京的雨花台所找到。
梅:對,沒錯。
葉:不久之前的幾個,比如說《古聲》,古代的聲音,結果是一個楚國陶器。《聚寶盆》更是中國風味了,連明清的筆記小說裡邊都記載得非常豐富。《聚寶盆》跟《地圖》這個故事有一點不一樣的是:《聚寶盆》裡邊抄了很多文言文的敘述,是抄出來的,是有所本的;《地圖》這個故事裡邊的文言文是倪匡自己……
梅:是他創造的。
葉:對,創造出來的。也有一些故事是倪匡創造出來的,那個才特別有意思。寫小說要寫到最後,讓讀者分辨不出來,哪一部分是他自己創造的、哪一部分是有所本的,那還真是好玩,呵……
梅:哎呀!那真是厲害。
葉:以後我們還會講到好幾個。比如說《木炭》啦、《尋夢》啦、《神仙》啦、《活俑》啦……都是非常有中國味道的。
梅:這麼說起來,在比例上,應該很多很多囉?
葉:可以這樣說,倪匡特別強調,他並沒有受過西方科幻的影響,他的很多幻想都是跟中國傳統的一些傳說結合,這是倪匡最拿手的部分。我不諱言,倪匡也曾經寫過一、兩篇非常接近西方科幻的科幻小說,但是都不好看,真的都不好看。有一個很有名的例子叫作《異軍》,就是異軍突起的「異軍」,這是倪匡寫得最失敗的一本長篇科幻小說,寫登陸火星,火星人的故事,或許是因為倪匡不擅長寫太西式的小說,倪匡也不喜歡西式的科幻小說,他偶爾試試看,真的寫不好。
梅:試筆,就是試筆喔。可能是自己體驗越深的越好,體會越深的越好,我覺得他的很多興趣,對他是很有幫助的。
葉:對,倪匡興趣很廣,所以他在筆下才能夠洋洋灑灑。
梅:是呀,因為他自己很深刻的體會,養貓啦、養魚啦,集郵啦……都把它變成好精彩的小說了,是不是?
葉:對,之前我們陸陸續續都談過了。我發現時間好像又不夠用了。
梅:對呀,噯!在結束之前你別忘了得預報一下,我們下回要介紹的是什麼。
葉:好,我講兩件事情:第一件就是,《地圖》這個故事的結尾有點令人失望,因為外星人還是出來了;另外就是,我們要預告一下下個星期的故事,也很有意思,也是一個怎麼樣也想不透的書名,竟然叫作《規律》,就是我們說生活很有規律的那個「規律」,怎麼樣把一個很有規律的規律,寫成一個很沒有規律的特殊故事,那就要看倪匡的功力了。
梅:是,我們且拭目以待。非常謝謝交通大學科幻中心主任葉李華、葉教授。
葉:謝謝梅姊,謝謝大家。